找到相关内容33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戏曲艺术简介

    以佛教故事、佛教思想或赞颂佛德为表现题材,如日本最伟大的戏曲作者近松门左卫门之三十篇歌舞伎脚本中,即有约半数作品与佛教有关。十六、十七世纪时,新兴商人阶级抬头,根据传记、开山缘起所创作的戏曲亦蓬勃发展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891855.html
  • 五方佛传

    成就佛,以德立名,不空成就如来,以大慈方便,令众生舍除懈怠贪欲,得大精进,成就菩提,故名。不空成就佛于五智如来中,代表成所作智。佛德圆满,菩提正觉时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妄识转为无烦恼净智,名所作智。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五方佛|不动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22364720657.html
  • 陕西法门寺为北京2008奥运会祈福

    二字时,国人沸腾欢跃,喜悦万分。这次北京奥运会有2万多官员参加,届时将会有许多国内外宾客来法门寺参观,参拜佛指舍利,让我们真诚祝福,诚恳祈愿,希愿佛指真身舍利加被,佛光普照大地,佛德护佑天下,奥运盛会...

    佚名

    |奥运|祈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0072227745.html
  • 修习弥勒法的易行道

    而明悟本心,但八识未净,佛德未现,故仍是生死凡夫,所以行者一方面自我精进以证无生,一方面求生兜率净土,莲华化生,即可见弥勒菩萨,便可于无上道得不退转。不退转可说是三贤位以上的菩萨。由于已经见过佛菩萨,...

    大日学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4248708.html
  • 经幡的功德

    如小儿,罪福未定应为修福,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刹土。承此功德必得往生。亡者世若有罪业应堕八难,幡灯功德必得解脱。”   密教则谓幡具有无量佛德,如行者以顶触幡则来世成道可至佛位,此称灌顶幡。《秘藏记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1949093.html
  • 三宝田地的耕耘

    了脱生死的好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者就是佛教徒皈依的四弘誓愿,皈依就入孤舟的泊岸。  现在所说的皈依佛,是皈依佛德,就是学佛的德行,佛是慈悲的觉者,怨亲平等。看任何的众生都如自己的儿子一样,希望人人都...

    伯圆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5149152.html
  • 净觉之音——佛教音乐概述

    意蕴、自性的圆满。   佛教音乐起源于西元前两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印度,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既为其肇始,依此而奠定声明、梵呗之基础。   梵呗是清净的声音,用以赞咏、歌颂佛德。它是具有“...

    正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0351127.html
  • 信愿的重要性

    必须所信的对象,有实,有德,有能。如信佛,佛是确实有的,如出现在印度的释迦牟尼。佛又确乎是有佛德的,他有大觉的智德,离烦恼的断德,慈悲的恩德。佛是人性净化的究竟圆成,确是值得我们信敬的。佛有实、德、能...

    果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0354128.html
  • 密教教主--大日如来

    ,一耶异耶?今谓三身一体,唯是法身,其理决定,不可犹豫。故《圣位经》云:自性及受用,变化并等流,佛德三十六,皆同自性身。故一切应化,无非法身。”   “释迦如来受毗卢遮那如来教敕,将内证三密之法传于...

    熙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0657645.html
  • 五方佛传

    成就如来,以大慈方便,令众生舍除懈怠贪欲,得大精进,成就菩提,故名。不空成就佛于五智如来中,代表成所作智。佛德圆满,菩提正觉时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妄识转为无烦恼净智,名所作智。不空成就如来证得成所作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4062937.html